44歲的陸學峰,一眼就能被看出腿腳不靈便。他自小一條腿生長遲緩,如今墊裝一小段假肢,勉強算得上“雙腿平衡”。
但他與常人無異,甚至比常人還動作麻利。去他位于滬郊金山朱涇鎮的“荼小愛”殘疾人原創茶飲品牌的首店采訪,他忙前忙后,倒茶、排椅子、發紙巾,樣樣事搶在前,容不得別人去搭把手。
陸學峰對于殘疾人的觀點,也同樣是如此:自強不息,同于常人;同時也要用這個群體異于常人的處境、體驗和人生感悟,給社會帶來不一樣的作為和啟發。
舉重“若輕”
如今,陸學峰最為人所知的“頭銜”,是“荼小愛”的創辦者。但他更為輝煌的業績,是在殘疾人體育運動上,他是全國第八屆殘疾人運動會舉重冠軍、馬來西亞殘疾人亞洲舉重錦標賽冠軍、匈牙利殘疾人世界舉重錦標賽冠軍。
二十多年的運動生涯,給他最大的感受:一是堅韌,韌性和韌勁很重要,凡事都會有曲折,也會有起伏,有了韌性,就“回得來、斷不了、接得上”;二是目標明確,開動腦筋抓要害,舉重有它的“竅坎”,是竅門,也是坎,過了坎就成了竅門,那就是爆發力、速度和反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平時訓練,心里要始終明白這個“三合一”的目標;三是運動生涯、職業生涯,歸根結底是生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與舉重運動的訓練和比賽,都是息息相關的,舉重帶來生活中的興奮和歡喜,也釋放了生活中的壓力。他很感恩舉重帶給他的一切。所以,他已經44歲,但并沒有退役,依然是舉重運動中的一員。
陸學峰得了那么多冠軍,唯獨缺了一個殘奧會冠軍。他說這是最大的遺憾,“因為各種原因,錯失了三次機會”。不過,他的韌性也就在這里:練舉重,并不是“非要得到一個什么”?!胺且粋€什么”,只能讓“舉重之重”把你壓垮。舉重的真諦永遠是:舉重“若輕”。
陸學峰在第四屆全國殘疾人展能節(山東濟南)上展示制作茶飲技能(2023年6月27日攝)受訪者供圖
留出“空間”
與陸學峰交談,最開心的,是能夠大大方方討論一些有關殘疾人的話題。他說,殘疾人在社會中,可以說先天地“退了一步”,這是無奈和痛苦的,不過退一步也能有無限風光,可以留出生活的“空間”,可以給大家帶來“閃光的貢獻”,更有足以打動人心的啟發?!巴艘徊?,海闊天空”,這也是一種自立自強。
在陸學峰看來,可以認認真真去做一件事,但只做一件事肯定是不夠的。他善于為自己留出“空間”。踏踏實實“干舉重”的同時,他嘗試留出“空間”體驗其他生活和工作內容。他在職讀書,從大專一路讀到博士畢業;他做過企業的銷售人員,用殘疾的腿,“腳高腳低”地跑業務;有了業務資源,還自己創業辦公司。
但他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讓殘疾人尋找到“海闊天空”的新空間。2021年,陸學峰當選為金山區殘聯副理事長,幫助醞釀建立一個殘疾人創業孵化園。他帶頭創立了“荼小愛”奶茶店,成為一個殘疾人創業就業的探索平臺。
說起“荼小愛”這個店名,陸學峰說,本來想叫做“茶小愛”,但一搜索發現別人已經用了這個名字。參與創建的妻子靈機一動,說“那就當中加一小橫,換成荼小愛吧?!币徊樽值?,荼有兩個意思,一是苦的意思,一是紅火繁盛的意思,合在一起,正好“合拍”:創業是苦中有樂,由苦到甜,最后期望紅紅火火,在成功的平臺上,一個個熱情的殘疾人用他們各自的“小愛”,回報社會的“大愛”。陸學峰說,連起名字這樣的小事,也需要退一步留出空間,結果反而海闊天空更進一步,意義更豐滿了。
陸學峰是一個急性子,風風火火總有忙不完的事。但他與店員交談,說得最多的是:“慢一點”“穩一點”“沒關系”“下次再試”。有個姓沈的店員,已是店里的明星制作師,大多數的水果茶都已學會,“多肉葡萄酪酪”水果奶酪飲品更是她的拿手品牌,一些熟客進店,不看飲品單,直接就能喊出品名下單。這個成績,就是從“慢一點”來的。
如今,生活環境里有太多各種各樣的“趕快趕快”,而“荼小愛”用殘疾人的智慧提醒大家,“慢一點”“這次錯了不要緊,下次再來”,也能換來成績和成果。
“2”要加“1”
“荼小愛”在滬上已小有名氣,從朱涇的首店,擴展到4家連鎖店,其中一家還開到了市中心的靜安區。陸學峰的目標是:5年內開出50家門店,實現100位殘疾人的就業,使之成為殘疾人高質量就業的“希望小學”。
陸學峰依然是這樣的理念:殘疾人應該同于常人又異于常人,融入社會,又要為社會帶去屬于這個群體的新東西。在他心目中,他的“希望小學”,首先應該是“公益+市場”。只有公益性,最后只能躺平、伸手,需要不斷地輸血,這是不能持久的。但也不能過度市場化,讓殘疾人成為一種“招牌”,引動大家的“愛心”來“打卡”,讓社會的“愛心”變味,殘疾人的心理也將受到傷害。所以,公益要與市場結合,殘疾人在就業平臺上自食其力,社會的愛心“賦能加持”。
陸學峰的思考還不止于此。他說,“公益+市場”這個“2”,還要加個“1”,那就是社會?!拜毙邸边@個殘疾人就業平臺,尤其應該起到平衡殘疾人與健全人社會心理的作用。
根據陸學峰的觀察,如今,社會文明程度提高,大家都知道尊重殘疾人,甚至還忌諱一些“刺耳的話”,處處當心,事事謹慎?!氨芗伞庇袝r也是社會尚不完全融合的一種表現。還有,嘴上不說,看見殘疾人就有點“怪怪的、怕怕的”表情,其實也是一種隱性的歧視。對于“荼小愛”這樣的奶茶店,有人也會嫌殘疾人不一定能做好、質量把控不住,不愿意進店消費。
陸學峰說,普通人的這些想法是正常的。要達到真正的社會融合,應直接面對。奶茶是進肚子的飲品,怕殘疾人做的奶茶質量不過關,是“再正常不過的想法”,有什么可怕的?對于這樣的疑慮,要積極回應和溝通?!拜毙邸币呀浽谔剿?,在奶茶制作環節,不僅有操作步驟的詳細規定,而且凡出品的飲料,都由店長或者把關人取樣,親口品嘗通過以后,才能封裝送到消費者手中。
“荼小愛”奶茶里“愛的故事”還在繼續,它呼喚小愛、大愛和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