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沒有了雙腿,但我還有雙手,我照樣行”,汶上縣的一位被喜氣洋洋公司幫扶的殘疾人高興的對縣殘聯工作人員說道。山東喜氣洋洋喜慶用品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專注于絹花生產和銷售,產品暢銷國內外,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2010年以來,喜氣洋洋公司致富不忘回饋社會,在濟寧市殘聯、汶上縣殘聯的指導下,公司董事長靳霜立倡議注冊成立了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開展了“造血”“輸血”兩種幫扶,在助殘扶殘事業中深耕細作,把志愿助殘工作做到了常態化、規范化。2023年7月7日,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到喜氣洋洋公司和愛心聯盟協會調研工作,對公司和縣愛心聯盟協會開展的助殘扶殘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和贊揚。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被中國助殘志愿者協會認定為“第五批陽光助殘志愿服務基地”。
愛心小分隊對行動方便的殘疾人進行集中絹花制作培訓
愛心小分隊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上門進行絹花制作培訓
2015年,喜氣洋洋公司志愿者們在走訪中發現汶上縣郭樓鎮萬莊村一位殘疾人馬良,十幾年前在建筑工地上摔成高位截癱,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廢人”。曾經是家里頂梁柱的他一時接受不了現狀,多次想一走了之,不再給家里增添負擔。后來公司又了解到還有很多像馬良一樣的殘疾人想找工作,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外出,沒有合適的工作;即使行動方便能走出家門的,也因為身體原因經常被拒之門外,因殘致貧。了解到他們的這些情況后,董事長靳霜立想到公司的手工絹花加工項目操作簡便,易學易做,非常適合殘疾人居家加工。于是公司創新改革,把原來的“集中在車間”轉變為“公司+農戶+殘疾人”進行生產,在汶上縣域內設立了9個加工分廠,帶動11個鄉鎮(街道)32個村的1000余農戶居家就業。
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累計為2000余名殘疾人家庭送去溫暖
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被濟寧市殘聯授予“濟寧市立體助殘示范基地”
考慮到殘疾人朋友行動不便這些問題,公司專門成立一支愛心小分隊,對行動方便的殘疾人進行集中培訓,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上門進行技術指導,手把手的教。公司購置了4輛送貨車將做絹花的原材料送料上門,讓其在家里加工;加工完后公司再回收,讓他們不出家門就有了工作,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公司還給22名困難殘疾人辦理了商業養老保險,讓他們的生活有了雙重保障。在平時的工作中,愛心小分隊成員積極與殘疾人朋友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及時予以心理疏導;每逢過年過節,都給他們送去油、米、面、衣服、輔助器具等生活用品,給他們送去了溫暖。
通過以花為媒介,公司、協會與殘疾人心手相牽手,被幫扶的殘疾人物質基礎有了提升。這種“公司+農戶+殘疾人”的生產模式,帶動全縣300多戶貧困戶和200余名殘疾人居家就業,每人每月都有1000-2000元的不等收入,讓他們通過雙手實現了價值,改變了生活現狀。同時,改善了殘疾人的精神面貌得到,通過就業不僅讓他們生活狀況脫了貧、精神上也脫了貧。
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到汶上縣愛心聯盟協會調研
這些年來,公司和協會迎接參觀學習達2000余人次,人民日報、大眾日報、人民政協報、聯合日報、山東電視臺、濟寧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給予宣傳報道90余次,受到了各級各部門、中國殘聯、省市殘聯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