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建設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促進社會全體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礎。
據記者了解,我國具有龐大的現實和潛在障礙人群,目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過2.8億,殘疾人數量達到8500萬。還有大量的有需求人群。無論是起居生活、融入社區、康復教育,還是就業商務、文化娛樂、體育鍛煉、旅游休憩等,暢行無障礙,才能有保障。
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彰顯社會文明進步。 9月1日,一部與殘疾人、老年人等息息相關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下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實施,其中提出,新建、改建、擴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區、公共建筑、公共場所、交通運輸設施、城鄉道路等,應當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殘疾人、老年人獲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公共服務場所應當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無障礙服務。
中國盲協主席李慶忠表示,“這是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里程碑,是社會文明和人權保障的巨大進步,是適老化改造的必然要求,更是殘疾人權益保障的重大舉措。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進一步走上了依法治理的道路?!?/p>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頒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志著我國開啟無障礙法治化的新進程。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殘疾人保障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主干,以民法典等其他法律法規和《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人教育條例》《殘疾人就業條例》《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等為重要支撐的殘疾人事業發展和殘疾人權益保障法律法規體系。
厚積薄發,“無障礙法”呼之欲出
家住遼寧鐵嶺的闞丹菊于2000年因患脊椎病造成雙下肢功能障礙,2019年又因外傷造成右下肢骨折,愈后不能獨立行走。2021年,鐵嶺縣殘聯對她家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將門前臺階改為坡道并安裝扶手,廚房里配置了品牌微波爐、電磁爐及多功能鍋,為其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闞丹菊非常滿意,逢人便說還是黨的政策好。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無障礙環境建設廣泛實踐,無障礙理念不斷普及、內涵持續深化、外延不斷拓展,無障礙環境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眾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也逐漸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無障礙環境建設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幸福工程,融入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據記者了解,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起步,2012年《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下稱《條例》)頒布實施后快速發展,為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參與融入社會生活、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民法典》《鄉村振興法》等法律法規制修訂中進一步強化了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相關部門出臺了強制性國家標準和認證評價規則,持續推進無障礙市縣村鎮建設,政務網站和APP無障礙及適老化改造、交通設施和交通工具無障礙建設和改造等也都取得積極進展。中國殘聯推動將為110萬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無障礙改造列入國家“十四五”102項重點專項工程,截至2023年6月底已完成近70萬,進展良好。雄安新區、大興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項目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有效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這些成效都為國家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積累了經驗、培育了示范、提供了實踐、儲備了力量、奠定了基礎。
2022年3月4日,北京冬殘奧會在國家體育場開幕,無障礙環境建設以此為契機達到了新高度。據記者了解,在北京市、河北省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場館都加強了無障礙環境建設,來自世界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感受到中國的溫暖、便利和友愛??v觀整個冬奧冬殘奧歷程,從理念意識到行動規范,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從比賽場館到主辦城市,無障礙環境建設貫穿始終、同步推進,成就有目共睹、成效充分彰顯,留下了寶貴的冬奧遺產,成為展現大國形象和人權保障成就的亮麗名片。
但總的來看,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整體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尚不匹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統、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等問題,加之《條例》位階不高、規定較為原則、管理體制不明確,容易導致“落空”。
基于此,無障礙環境建設需要制定一部專門的法律,對其進行集中規范。
順勢而為,“無障礙法”應運而生
據了解,從2019年開始,中國殘聯等部門重視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需求,開始著手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工作。廣大殘疾人也積極參與,提出許多意見和建議,為推進立法發揮了積極作用。
2020年--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呂世明聯名三十多位常委建議將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在陳國民代表的倡議下,上海代表團提出“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議案,引起大會高度重視;李莉等全國人大代表聯名提出“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的議案,被全國人大確定為55號議案。
據了解,為加快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全國人大社會委牽頭成立了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高校、研究機構開展課題研究,赴相關地方進行了調研,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委托中國殘聯征求了5萬余名基層殘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見建議,充分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2022年10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初次審議,這是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專門性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有關同志介紹,法律草案初次審議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充分征求地方人大、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殘聯、基層社區代表意見等的基礎上,再次到相關地方調研,并兩次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修改完善草案。2023年兩會期間,盲人全國人大代表王永澄建議加強大字版教材的出版和供應,滿足低視力學生的需求。常委會領導高度重視王永澄代表的意見。5月,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就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在福建調研期間,進一步聽取了王永澄代表的意見。根據王永澄代表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草案三次審議稿增加規定:“國家鼓勵教材編寫、出版單位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實際,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滿足盲人和其他有視力障礙的學生的學習需求?!睆V東江門的殘疾人吳騰信同志自強不息、奮斗脫貧,通過全國人大廣東江?;鶎恿⒎撓迭c積極參加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意見征詢活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領導專門委托有關同志看望吳騰信同志,表達對他積極參與法律草案意見征詢活動的充分肯定和誠摯問候。
經過三審之后,2023年6月2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習近平主席以第6號主席令正式發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在法律制定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吸收來自人民的智慧和聲音,凝聚民意、民智、民力,以無障礙環境建設這一“小切口”立法,展現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成果”,助推我國社會文明更加向前邁進。
明確職責,“無障礙”有法可依
據記者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共8章、72條,具體分為:總則、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保障措施、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全面系統地對無障礙環境建設主要制度機制作出了規定,亮點紛呈。透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一條一款,展現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彰顯了黨的二十大擘畫宏偉藍圖的深化踐行。
法律明確無障礙環境建設在重點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基礎上,進而惠及全體社會成員。強調堅持黨的領導,突出政府主導,調動市場主體積極性,引導社會組織和公眾廣泛參與,推進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法律還規定了殘疾人聯合會、老齡協會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工作職責。
為保障無障礙設施建設落實到位,法律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居住建筑、居住區、公共建筑、公共場所、交通運輸設施、城鄉道路等,應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無障礙設施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并與周邊的無障礙設施有效銜接、實現貫通。要求政府制定有針對性的無障礙改造計劃并組織實施;加強無障礙設施的維護和管理。通過意見征詢、體驗試用等方式,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參與無障礙設施建設。
為方便殘疾人、老年人獲取信息、進行交流,實現網上辦事,法律明確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為殘疾人、老年人獲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發布突發事件信息時,條件具備的同步采取無障礙信息交流方式;要求藥品生產經營者提供無障礙格式版本的標簽、說明書。利用財政資金設立的電視臺、互聯網網站、服務平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以及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電信業務經營者等要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無障礙信息服務。硬件終端產品、自助公共服務終端設備、便民熱線、緊急呼叫系統等應具備或者逐步具備相應的無障礙功能。
為方便殘疾人、老年人獲得公共服務,法律充分考慮殘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特點,規定公共服務場所提供無障礙服務的要求,對涉及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等服務事項的,要求保留現場指導、人工辦理等傳統服務方式。
法律要求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監督檢查、考核評價、委托第三方評估、信息公示、投訴舉報處理答復等相關工作。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提出加強和改進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對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舉報。規定殘聯、老齡協會等組織根據需要,可以聘請相關人員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監督。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黎建飛表示:“《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充分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它的出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又一成果,不僅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對于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保障和支持更多殘疾人走出家門、融入社區,參與社會生活,接受康復和教育,實現更加充分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蓄力前行,“無障礙法”彰顯大愛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探索和踐行中國特色無障礙環境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品質發展之路,需要無障礙環境法治保障。
“《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的頒布實施,讓我們不再覺得要求無障礙合理便利是‘給別人添麻煩’‘不好意思’……這極大地增加了殘疾人的自信和勇氣,保障了我們的權利和義務?!比珖f委員,中國聾人協會主席楊洋表示。
作為一個從事法學專業教學研究、法律服務長達35年的“老法律人”,中國精協副主席王向前也從專業角度分享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給其留下的深刻感受。他指出,該法既簡潔明快,又十分厚重。雖然只有72條,但涵蓋的具體場景非常全面,信息量非常大,可操作性非常強,還規定了非常有效的實施機制來保障其得到切實實施?!斑@部法律將對中國社會產生巨大、廣泛而深遠的影響?!?/p>
來自安徽合肥的無障礙體驗員欒英,是合肥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合肥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督導團隊負責人。他說:“《無障環境建設法》我們期待已久了,有了立法的保障,我們的無障礙督導才更有底氣,我們向假冒偽劣的無障礙說‘不’,才更有依據,我們對有法不依、無視無障礙的行動零容忍,才更有‘牙齒’。立法就是我們的命根子,立法是我們幸福生活的保障!”
住房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指導各地通過城市體檢精準查找突出短板,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城市綜合道路交通體系建設等工作,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全面有效貫徹實施,打造連續貫通、安全便捷、健康舒適、多元包容的無障礙環境。
“下一步,中國殘聯除積極配合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做好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外,還將進一步指導各地加快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隊伍和督導員隊伍,組織殘疾人代表參與意見征詢、體驗試用、監督管理等活動。高質量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環境改造任務。加快推進特殊教育機構、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和殘聯系統服務設施等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努力發揮行業示范作用。配合推進為殘疾人考生參加各類考試提供合理便利。推進編寫出版盲文版、低視力版教學用書。加強無障礙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應用。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講好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故事?!敝袊鴼埪摼S權部相關負責同志說。
以法治護航,讓所有無障礙環境的受益者可以“無障”生活,“有愛”融合!
(供稿單位:中國殘疾人聯合會)